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

生日週之瘋狂集冊?

不買books? 是「不買不可」。外加本贈書。^^

列記這一禮拜多生日前後的集書成果,

新的老新書:
1.也斯的《城市筆記》- 上一次的星期五,掃街一間間逛重慶南路時,在三民書局買的版本很古老的也斯的散文。東大圖書公司印行,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初版,定價三元六角七分。現今以69元特價購得。所以說它老,已經20幾年啦! 所以說他新,我從沒有本也斯的著書哩! 連著作也陌生的新。

新的新書:
2.黃錦樹的《由島至島-刻背》小說集。從圖書館裡借的,讀了其中的三、四篇是又感動又覺新奇的好想買下。書都沒有看完就急忙在網路上搜尋起來。平裝本已經絕版,只在城邦的網站(因為是麥田出版的呀!) 見到了精裝版。拿到書的那天就借給學姊啦...真的是忍不住的推薦(不過第一個推薦卻是被婉拒,而選了下面那本)。等拿回書整本讀完時,再好好寫一篇東西介紹吧!

3.《巫士、詩人、神話》約翰‧內哈特/著 立緒出版 (舊中文名《黑麋鹿如是說》,關於書名有篇出版花絮)。立緒出的書我喜歡的不少... 它幾乎可以說是想找非文學類書籍時必定去瞄一瞄的書架。而同學因為研究領域是文化一題,捨休閒吃飽了撐著沒事幹的小說而對此書尚表有些興趣(其實我又沒說只能擇一,是他太客氣),所以送了他。書在逛重慶南路同一天翻到的,沒有折扣買不下手,特別留待與〝生日書〞一起網路上買。各短篇以先知黑麋鹿口述故事的方式來述說印地安人的巫術/士、詩、神話之種種。唉呀~ 我最喜歡故事了... 人就是活在故事中&編寫故事的。


二手新書:
4. 川上弘美的《愛憐》。之前寫過一點這書閱讀時帶出的感覺,還有part2-後半段可以介紹一下它空想立異的情節。可能是太易讀還是推薦星等不足,採買時選擇了二手書。為了不浪費郵資,所以又多買了卡爾維諾。

二手老的新書:
5. 卡爾維諾的《馬可瓦多》。若純是為買而買、確保不會槓龜,對我來說找卡爾維諾的書就對了。^^ (當然也另外有些備選...)

新的老書:
6. 馬奎斯的《愛在瘟疫蔓延時》。這就是上面說的〝生日書〞了,經過十幾年的沉澱、在心上想著何時重讀的經典,可說是生日書會不會更是浪漫到肉麻了些? 新書仍是允晨出版的,初版十五刷於07年8月,而它的一刷是在1995年。所以和自己最初讀的譯本不同了麼? 且慢... 查詢了一下出版版本的演變過程,原來這倒不是換了譯者(如韓少功等譯的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》變為尉遲秀譯),而是歷經一九九四年六一二圖書大限的一種轉折。參遠流站上的一則舊聞帶到。BTW, 後來真有不授權的情事麼?

二手老書: (茉莉)
7. 蕭麗紅的《桂花巷》 (其實我應該會比較想買千江有水千江月)
8. 李永平的《海東青》- 多為的是可以讓家裡的青年學子消暑用的努力啃上幾天。

非文學類,跟進朋友+〝回頭來過〞的採購:
9.《海龜投資法則》作者Curtis M. Faith ("Faith", 真有心的筆名)。混很久了...也不是想要在這裡學到什麼徹頭徹尾的救命法則,但真的是太久沒有磨磨斧頭、練練操的了,再這樣下去...不放棄也會被踢出局的玩完。加油了!

獲贈書一本─剛好約在生日那天碰面,同學的嘔心血之力作 :D
10.《日韓無形的文化財保護制度》,黃貞燕編著,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發行。對外行人來說似乎是硬了些,可我還是會讀的。這可是辛苦做了一年多的專案的成果啊!

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

女王頭

http://www.blogger.com/post-create.g?blogID=4693431650125319498

兩難啊! (讓她自然繼續風化還是設法塗料保住她)

野柳女王頭, 是我永遠的回憶。這週回台中, 帶一張經典相片上來. :-)

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

關於中年危機的危機意識?

我又在碎碎唸了。

明明沒什麼衝擊卻是過著昏沉的不安。突然想起一年多前寫的一篇「我40歲,我迷惑」 。看得出來一年多前的自己比較光明,呵~ 指的是這句〝沾了點對「不年輕」的唏噓, 但也許更多的慶幸「還不老」。〞

總括來說不順的半年,希望盡快結束吧!

xxx

到底是欠了什麼?

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

《愛憐》part 1

沒有當下買了這書,也沒有一口氣在書店就將它讀完。但其實它是很不錯,很吸引我閱讀的(只是基於刻意的想抵制習慣,所以空手回家)。晚上網路上找了九成新的二手拍賣,還是買了。^^

這是第二本川上弘美的著作,我可以說是還不認識這位作者。只是介紹中一提《老師的提包》, 便當然知道是誰了,因為自己還寫過這書一篇短短的讀後

愛憐的寫法和老師的提包不同,不是種連貫流暢的記述,但詞語卻有些近似的溫柔。我時兒闔上書頁感受究竟是什麼樣的觸覺或是韻律在輕拍著心情,發現可以有這麼種說法──(讀著《愛憐》)有種被人溫柔擁抱的感覺。

這麼說法,怕不會是個誤導哩!被擁抱的感覺也有中斷的時候,書裡的情節有時還是會蓋過文字隱隱傳遞的感受的。說起情節,用〝這麼巧?〞將人物兜連起關係的這層,是對我比較不受用的地方。當代小說這般常夾帶連續劇作法的演譯,也許是種不串通的故意,或者是簡單的拾級可用的省事手法,一種逃脫(escape)?

也許等不及,明天再去打書釘讀讀下一段。

PBS

坐在"書城"之中,滿滿上萬、十萬的書包圍著
我讓思想落在一定的焦距範圍內
是孤寂的凝聚

xxx

生日快到了,送自己一份禮麼?
給自己完成份工作?

這把年紀,尋覓棲身之所是僅剩的關心項目?

xxx

"生日前徵候"